article-626b7fc3e60ae

台灣女性為何流淚?你家也有一位照顧別人、忘了自己的《一家之主》嗎?

(轉自天下雜誌|撰文 賀先蕙)

看了新銳女導演王希捷的首部長片《一家之主》,絕大多數女性和母親,都會紅了眼眶,心有所感。

「上一部用一種不輕浮、穩重的調性,描述台灣中產階級的電影是楊德昌導演的《一一》,」王希捷談起自己拍攝初衷。80後的她,想用女性視角,傳達在《一一》20年後,台灣社會的家庭關係。

這部電影從企劃製作到完成,前後耗費7年,可說橫跨了導演整個青年歲月,也是一個女性自我成長的見證。描寫的是台北中產階級家庭,不富不貧,卻充滿真實人間煙火味的家庭生活。

演員寇世勳飾演甫退休的丈夫(右),失去了職場的舞台,一度找不到方向,但也在日常的摩擦中,漸漸找到在家庭裡的位子。

女主角葉蘭心(鮑起靜飾)是一位屆齡退休的美術老師,與丈夫羅大偉(寇世勳飾)相敬如賓地撐起一個家。

家庭外,葉蘭心是出色的職業婦女,經營一間兒童美術教室;回到家,她是標準好女人,完美的妻子。她如陀螺般裡外轉著,總希望自己能面面俱到,完成身邊所有人交辦的任務。

甫退休的羅大偉回歸家庭,卻在每日接觸中,與葉蘭心產生愈來愈多摩擦。妻子在多方夾擊下失衡了。廣告

她是一位媽媽、是媳婦、是老師,也是女兒,但卻忘了自己叫什麼名字、忘了自己是誰。

寫實刻劃和觀眾共鳴

電影寫實的畫面和對話,會讓曾經遭遇相似場景的女性,在內心吶喊,「對,就是這樣,」然後在心中反思,「為什麼會這樣?」

每一位媽媽,都曾跟劇中女兒(柯佳嬿飾)一樣,被父母捧在手掌心呵護。但走入家庭後,卻要撐起自己,成為別人的一片天,成為實務上的「一家之主」。在過程中,多少女性曾流淚、失衡、找不到自己?

電影想傳達的,正是女性從曾經失衡到終於找回自己人生主導權的過程。這個「人生主導權」,不是獨裁的控制,「而是一種不以別人為藉口,真正接納自己的當下,然後『給』得開心的狀態,」王希捷強調。廣告

這是一個女人重新在家庭中,找到自己最舒適狀態的故事。

由電影藝術大師黃文英擔任美術指導,展現台北唯美的一面;搭配配樂大師黎允文編寫、捷克交響樂團配樂的電影音樂,讓人沉浸在台北中產階級生活裡。在母親節的這個時節,一起透過電影,重新認識自己。(5月6日上映)

(責任編輯:賴品潔)

原文連結:台灣女性為何流淚?你家也有一位照顧別人、忘了自己的《一家之主》嗎?|天下雜誌 (cw.com.tw)

分享這篇文章